bet5365官方网站

搜索

小巷理发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姜雪萍  来源:建湖日报   发布时间:2018-03-14 15:42:0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暗喻“从头开始”,理发过年的民俗一直延续至今。年前,去便民理发店里理发,只见李师傅正在自己的理发店里忙活,理发、洗头、修面、掏耳朵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不紧不慢。
  李师傅的小理发店在一处偏僻的平房里。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房子,后半间里搁着一张大床,前半间就是他的工作室。一张长沙发、一台老式电视机、一面长镜子、一张转椅、一个脸盆架、十多个茶瓶、一个电茶壶和一些理发用的工具,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李师傅的客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发型没有更多的要求,简单大方,会染发、会掏耳朵即可,李师傅娴熟的技艺和每客五元的价格让熟悉他的人还有附近老人都成了他的回头客。
  与其称之为理发师,倒不如说他是剃头匠更恰当。李师傅的名字叫李功成,李师傅一家子算得上是剃头世家,他的爷爷就以剃头为业,后来他的父亲也干起了这个行当。李师傅今年七十四岁,为了生存,从小他就跟父亲学了这门手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门技艺,丢不得!”五十多年来李师傅已经记不清理过多少发,只知道一年到头,只在春节期间清闲个把月。
  近日,笔者陪同老公,再次来到李师傅的理发店。一走进店里,就看见沙发上已坐满了人。看到我们,李师傅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一位顾客正坐在理发椅上等着理发,当他操起电推剪的那一刻,神情立刻专注起来,手指变得分外灵活,头上几个来回,再用手推剪把一些凸出来的头发剪掉,一个干净利索的平头便理好了。剃完头,他很快地将理发椅的靠背放平,将毛巾放进脸盆里倒上开水。几分钟过后,他捞出毛巾拧了几下,将热气腾腾的毛巾敷在客人的脸上。在面部涂满皂液后,李师傅利落地拿起剃刀,刀锋在客人脸上轻快游走,就连眼皮上的绒毛也刮得干干净净。刮完面部,李师傅又换了把工具,对客人的耳朵清理起来,锋利的小物件在小小的耳朵里进进出出,让看的人捏着一把冷汗,李师傅却显得游刃有余,客人也是一脸享受的样子。
  “要熟练使用一把锋利的掏耳小工具,掌握好力道轻重,至少需要锻炼几年。”李师傅说现在会采耳的老师傅很少,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在李师傅为我老公理发时,我们聊了起来。老公说:“李师傅,你都七十多岁了,腿又残疾,整天站着干活身体吃得消吗?”李师傅乐呵呵地说道:“我又没有退休金,每天干点活,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六七百元,趁现在还能动,多挣点钱。自己有手有脚的不想给社会和孩子添麻烦。”
  说话间头发已经理好,老公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满意地竖起大拇指:“还是李师傅手艺合我心意!”此时,又陆续进来三个人。说是来理发,却都像没事人似的,进了门各自找地方坐了下来,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了起来。李师傅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虽然生意不多,但他的小店却从来不缺热闹。他为人随和,爱说爱笑,来他这儿的人不全为理发,许多人纯粹来坐着,一边看他“擦擦”地给人理发,一边聊些琐事。
  小巷理发匠,就是许多平凡手艺人的缩影。他们没有大富大贵的贪念;他们恪守本分,不忘初心,凭手艺吃饭,为儿女尽心尽责,为社会减轻负担。他们身上体现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Tags:

作者:姜雪萍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hx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
E-mail: jhwlzx@163.com   苏ICP备11032266号  Tel:0515-8622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