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5365官方网站

搜索

淮剧—— 在传承创新中彰显独特魅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颜刚 张如卉  来源:建湖日报   发布时间:2017-05-02 18:19:28
  日前,县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北秦庄之恋》在东台市区、富安镇、梁垛镇巡演3场。
  《北秦庄之恋》以抗战时期我县庆丰北秦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鲁艺校工二杠头错接奔赴重庆的林岚,从而改变一位知识分子人生轨迹的故事。该剧被列入2016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在第七届江苏省淮剧展演月获剧目奖。《北秦庄之恋》以传统淮剧表演为根基,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创新,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它的成功,犹如一缕清新之风,吹皱淮剧传统艺术的一池春水,使这门古老的艺苑奇葩重新绽放异彩。
  水乡建湖是淮剧的发源地,以建湖县城所在地为核心方圆五公里范围的语言被确定为淮剧的标准舞台语言。建湖淮剧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盐淮地区的盐工、船工、农民、渔民在劳动过程中,习惯随口唱田歌、秧歌、牛歌、号子,以吐积气,以鼓劲力,经长期传唱衍化,形成若干民间小唱。嘉庆前后起,盐淮逃荒者多以云板击拍,沿门清唱民间小唱行乞,谓之“门叹词”。约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前后,诞生了一个以门叹词艺术为主体的戏曲剧种——“盐淮小戏”,又称“三可子”。
  1940年后新四军、八路军在盐淮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大兴群众文艺,“三可子”艺人重组班社,创演大批现代戏,宣传抗日,“三可子”易名“淮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可子”(江淮戏、淮戏)终于取得了正名——淮剧,淮剧从田野场头正式登上艺术舞台。在旧社会,一部分淮剧艺人迫于生存压力,到上海谋生,也将淮剧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带到了大上海,经过一百多年的成长、丰富,形成了苏北建湖和上海相互呼应、共同发展的格局,为淮剧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扩大了空间,注入了活力。1952年10月6日,上海人民淮剧团出席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淮剧”其名被正式载入国家级文件档案。
  进入20世纪70年代,淮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湖县淮剧团朝气蓬勃,实力雄厚,创作上演了《卖蟹》、《翻眼无情》、《两担粮》、《公公做媒》、《水乡二柳》、《贾干事下乡》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现代淮剧,在历届省、市专业剧团文艺调演中均获得最高奖项,涌现了戴建民、秦玉莲、刘素华、王锦宜等被淮剧界观众誉为“一生三旦”的知名演员,剧团曾出现过一天上演六场戏的创史记录。
2008年6月,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淮剧的传承和振兴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淮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观众审美需求,坚持精品创作、市场开拓两手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传统淮剧焕发生机。一方面,注重精品创作,以优秀的新剧目将观众重新拉回剧场。2006年,历时数载精心打磨的新编现代淮剧《剃头匠与理发师》一经推出,反响空前,从县城一直演到省城,在省戏剧节上获得编剧、导演、舞美等六个一等奖,一举重振淮剧雄风。近年来,县淮剧团还先后创作《冲天鸟》、《烽火同心》、《北秦庄之恋》等新剧目20多个,编排的现代小戏《寿礼》、折子戏《过关》等分别获“中国腔·中国梦”全国小戏精品展演奖、江浙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优秀展演奖等国家、省级奖项,进一步扩大了建湖淮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县淮剧团充分发挥艺术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各类经济文化活动,造影响、打品牌,剧团经常远赴上海、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交流演出,不断扩大与外市县间的文化交流。近几年,每年演出300场以上,演出场次居省内专业剧团前列,进一步促进了淮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演出,通过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的“三进”活动,利用社区文化节、文化庙会、九龙口周末大舞台等活动载体,送戏下基层,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和点赞。

Tags:

作者:颜刚 张如卉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7-2013 www.jhx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
E-mail: jhwlzx@163.com   苏ICP备11032266号  Tel:0515-86227355